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新书】《简捷启发式》|如何快速做出准确的决策。

ABC研究组织等 品卷一族
2024-12-10

如何快速做出准确的决策

实践应用


核心书摘:

通常,我们都会认为收集的信息越多,决策的正确率就越高。但《简捷启发式》这本书告诉我们,收集信息本身就有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时间。整个决策的过程,就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真正决定决策准确率的,不是我们收集信息的多少,而是我们对于信息的计算能力。《简捷启发式》这本书主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在视野限制、时间紧迫、又缺乏现成经验的情况下,怎样才能确保自己决策的合理性?

关于作者:

格尔德·吉仁泽,德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人类做决策的心智模型。吉仁泽教授曾召集了德国顶尖计算机科学家、认知科学家、神经科学家、经济学家,组成“适应性行为与认知中心”,研究人类的决策问题。《简捷启发式》这本书就是他们历时三年的研究成果。

学什么:

1、什么是有限理性?

2、如何运用简捷启发式做出决策?

一、如何理解有限理性?

首先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当篮球迎面飞来,你会怎样接球?如何保证所有飞来的篮球,都能被接住?

研究人工智能的工程师们可能会回答,首先应该提取关键因素,这些关键因素就包括,球的原始速率和角度、风力和风向、球的旋转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运算,得出一个完美的模型,然后训练机器学习这个模型。

在完成训练后,机器能够精确预测出落球的位置,接住飞来的篮球。正常情况下,无论球从哪个方向飞来,机器都能精确预测落球的位置。机器遵循的这个模型就叫做“超凡模型”。

20 世纪80年代初期,诺贝尔经济学奖、图灵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为人类看似难以捉摸的决策过程,总结出三种固定的模型,分别是超凡模型、行为模型和直觉模型。

超凡模型就是一种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拥有无限理性,能够预测所有的决策结果。就好比我们在看电视剧时,知道主人公即将面临的命运是什么,这时,我们就能帮他出谋划策,做出更好地选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我们不可能看到和知道所有的选择,也不知道每一种选择背后的结果是什么。所以,超凡模型几乎不可能应用在现实中。

说完了超凡模型,我们再来看看“行为模型”。

什么是行为模型呢?简单来说,就是关注眼前具体的行为和事件,尽力解决最迫切的需要。我们还是以刚刚提到的接球场景为例,行为模型认为,现实中,完美的接球机器人并不存在,球场上能够接得住球的还是那些被层层挑选出来的人类,即使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也不会先练习风速、作用力、角度等物理问题,再去打球。

行为模型相信,有限的知识和运算能力未必是一种缺陷,只要在特定的范围内有效的就行。如果执着于分析出各种变量,各种因素,也许只能一直停留在分析阶段,永远做不出行动,导致永远都接不到球。

西蒙认为,即便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大部分人类其实依然生活在一个寂寥世界。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可能有着数百万个变量,理论上都可以相互影响,但在现实生活的绝大多数情形中却不会出现这么多变数。就好像虽然世间万物之间都存在相互牵引,但有些物体的牵引总比其他物体大得多。人类并不会被空气拖入天空,但却会因为地心引力的影响一直固定在地面。

做决策的过程也类似,虽然理论上万事万物都会对决策产生影响,但真正能产生影响的却只有寥寥几个因素。行为模型的重点就是,只把握住那寥寥几个关键因素就可以快速做出决策。

行为模型是有限理性的典型体现,根据这个模型就可以推演出快速节俭启发式。什么是快速节俭启发式呢?就是以一种快速的、看起来不费力的方式,去做复杂的决定或者进行推论时应用的一些简单规则。这些规则的核心就是,利用最低限度的时间、知识和运算能力做出现实环境中的科学决策。

我们用一个达尔文的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快速节俭启发式。达尔文29岁时陷入了婚姻的困扰,他在选择结婚与不结婚之间反复纠结,难以作出选择。达尔文试图达到一种最佳的主观预期效益,于是他用铅笔在纸上写下了选择结婚或不结婚之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结果。

如果选择结婚,将会有一位稳定的伴侣,两人会孕育孩子,有一个整洁、温馨的家。每天可以看到娇美温柔的妻子坐在沙发上,炉火烧得很旺,还伴随着悦耳的音乐。

如果选择不结婚,将自由自在,想去哪就去哪,也不用在琐碎的小事上妥协和耗费精力,也不会因为孩子产生争吵,不用担心经济问题。但是没有孩子,年老的时候也会无人照料,没有稳定伴侣的陪伴,很有可能自己会变成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贪图玩乐的傻瓜。

达尔文最终的结论是应该结婚,所以他在纸上毅然决然地写下“结婚,结婚,结婚——论证完毕”。达尔文还仔细思考了这个决定对他的自由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后在这张废纸背面恍然大悟地写道:有许多幸福的奴隶!第二年,他便娶了表妹艾玛·韦奇伍德,后来,他们孕育了10个孩子。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读达尔文写下的关于结婚的理由,就能发现,这些理由其实都围绕着一个关键理由展开,那就是“有一位稳定的伴侣”。书中把这种根据一个关键理由做出决策的方式叫做“单一理由决策”。

假设把这个唯一的“关键理由”看成是一种“通用货币”,我们就可以量化很多看似错综复杂的因素。比如说,达尔文可以考虑,追求自由,享受和朋友欢乐时光需要有多漫长,和聪明的朋友需要进行多少次谈话,才能够等同于有一个娇美的妻子坐在沙发上等自己回家?

这样一量化比较,结论就很清晰了,于是达尔文仅凭这一“关键因素”就坚定地选择了结婚。

这种行为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陌生的场景中,它有助于我们快速作出决策。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要求我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做决策,很多人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而且非常果断、迅速,根本不会像达尔文一样在纸上写下推演的过程。比如,国际象棋大师在落子前,只要花几秒钟,就能判断出一盘棋局的最佳走法,但是新手可能就要花半个小时以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这就要说到第三种决策模型——“直觉模型”了,这种模型也是有限理性的体现之一。直觉模型的核心在于,让我们快速做出判断,几乎本能地采取行动。作者把这种由直觉模型延伸出来的决策方式叫做再认启发式。意思就是,我们总是倾向于选择自己眼熟的东西。

有人可能会觉得依据直觉做决断很草率,其实不然。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海森堡绝对算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但他曾因数学不好,解不出来研究中的一个关于湍流的复杂方程,差点拿不到博士毕业证,不过依靠非常强的物理直觉,他猜出一个近似解并且被后来的数学家证明是对的。

直觉模型的本质上是某种隐性知识和隐性思维, 直觉的产生不是无缘无故、毫无根基的,它是凭借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才得出的。也就是说获取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强化我们的直觉。

作者为了帮助我们理解直觉模型的优势,在书中举了野生老鼠的例子。生物学家研究野生老鼠的饮食习惯后发现,野生老鼠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倾向,它们极其不愿意吃对它们而言陌生的食物。从科学的角度上说,一只活鼠吃下的任何食物都不会置它们于死地,首先是因为老鼠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老鼠基于生物的自我保护、趋利避害的本能,只会吃自己曾经尝过、闻过,或者是从别的老鼠口中闻到过气味的、对它们来说熟悉的食物。

我们总是骄傲地认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第一特征,就是拥有理性思考的能力,最后才发现,其实动物性的直觉,很有可能才是主导人类思维的基础力量。

总结一下超凡模型、行为模型和直觉模型这三种模型,超凡模型是无限理性的代表,行为模型和直觉模型都是有限理性的体现。人脑不是电脑,不具备高速运算的能力,也不可能储存所有的知识,所以运用快速节俭启发式和再认启发式,依据有限的知识和运算能力,加上经验的积累,在特定的范围内做出科学的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问题来了,依据快速节俭启发式和再认启发式做出决策是不是一定就能获得最优的结果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

二、为什么没有最优结果?

作者认为,最优结果或是最坏的结果,那是站在了上帝的视角来做评价,如果站在个人视角上,其实没有最优的结果,只有让你满意的结果。

和大家聊一聊苏格拉底的故事。2000多年前,有三个学生问了哲学家苏格拉底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侣呢?

苏格拉底领着他的三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前。苏格拉底说,现在,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颗自己认为最饱满的麦穗。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了就不能再换,而且不能走回头路。

三个弟子欣然前行。

第一个弟子没走多远,就看到一颗大麦穗,如获至宝地摘下。可是,越往前走,就越发现前面的麦穗远比手中的饱满,最终他懊恼而归。

第二个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训,每看到一个大麦穗时,总是收回了自己伸出去的手,想着更大的麦穗一定在前头。麦田快走完时,才发现机会越来越少了,想采一颗,却又觉得最饱满的已经错过,他失望而归。

第三个弟子很聪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识别怎样的麦穗才是饱满的麦穗,中间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较判断,在最后三分之一的路程里采摘了一颗最饱满的麦穗,最后自然满意而归。

苏格拉底的学生选择麦穗的过程就是人们选择伴侣的过程,作者吉仁泽教授在书中从统计学角度探讨了择偶问题。

他运用统计学原理,计算出“37%规则”,简单说就是如果有100个人供你选择,那么开头的37个人,你都不要选,只是先谈谈,建立印象,了解“行情”。从第38个人开始,任何一个人,只要条件超过前面37个人中的最优者,你就选下来。如果选择对象只有10人左右,那么意味着前四个人一个也不要选,从第五个开始,只要条件觉得满意,就拿下。

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就是按照这种方法,从他的11个考察对象中,选择了第五位候选人做他的终身伴侣。1611年开普勒的第一任妻子在布拉格死于霍乱。开普勒从不幸的包办婚姻中解脱出来之后,马上开始按部就班地寻找继室。尽管开普勒的家庭很普通,身材也不是很好,还体弱多病,但因为在科学上的成就,也从来不缺追求者。

妻子去世后的两年里,开普勒严格考察了11位候选人,虽然第四号候选人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诱人的嫁妆,但是第四号候选人觉得开普勒迟迟没有做出决策太没有诚意了,于是拒绝了开普勒。

开普勒也没有觉得懊恼,而是顺势选择了第5号候选人结婚。开普勒对自己的选择非常满意。尽管第五号候选人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财产,但是她受过良好的教育,给开普勒生了7个孩子,而且为开普勒的科学研究创造了极好的家庭氛围。1630年,妻子还从火刑柱上救下了开普勒的母亲。

这就说明,如果把时间这个维度放进决策中,我们往往很难做出抉择,也不知道自己做出的选择是不是最优的,因为时间是不能回头的,一旦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不过也不用沮丧,虽然我们无法选出最优的选项,但可以运用“37%的理论”,做出自己最满意的决策。这种方法,就叫做满意性原则。

“满意性原则”是一种我们经常会采用的决策策略,它指的是,我们通常并不会去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也不会去仔细计算所有的备选项中哪一个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我们的目标、同时又使损失降到最小。相反,我们常常只是一个接一个地考虑各个选项,一旦发现有一个可以令我们满意的,或者它已经足够好,可以达到我们所能够接受的最低水平,便会立即做出选择。就像买衣服那样,选择一家商店看看有没有中意的,有就买下,没有就去下一家,而不是转遍整座城市中的每一家服装店,再购买性价比最好的那一件。

你只要把决策,分为两段就行。第一段占37%,在这37%的时间里,你可以尽情搜集信息,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在剩下的63%的时间里,选择满足“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的第一个方案。

我们还是拿婚姻来举例。如果你打算在19-40岁之间结婚,也就是打算用21年的时间来寻找理想的人生伴侣的话,那么你就可以用37%的时间,也就是7.77年来和不同的人交往。到了19+7.77=26.77岁时,可以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从这天起,当你遇到第一个符合标准的人,就和这个人长久地在一起吧。

其实创业也可以用到满意性原则。假如你想用10年的时间选择自己未来的创业方向,那么前3.7年,你就可以做大量的考察,学习,尝试,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可能的创业领域。后面6.3年,一遇到符合自己创业方向的项目,就扎下去,闭着眼睛大胆往前走。

这和我们第一维度提到的有限理性也是相互贯通的,在有限的信息、有限的条件下采取切合实际的行动,以达到满意却非最优的状态。这也是有限理性的精神。

三、如何更好地运用简捷启发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三个重点内容:如何更好地运用简捷启发式来做决策。

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当一个心脏病人送到诊室后,需要19项线索才能确定危急程度。对急诊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逐一检查19项指标会贻误病情。于是医生根据工作中的经验,设计了一条简单决策法则,只要三步,就能确认病人是不是高危。

第一步,先判断收缩压,假如病人的收缩压低于 91mmHg,就属于高危,赶紧抢救。如果收缩压没有低于91mmHg,就进入第二步,看他的年龄,年龄没有超过62岁半,一般也不会太紧急。

如果年龄没有超过62岁半,就检查第三条线索“窦心动是不是过快”,如果是,就判定高危,立即抢救。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医生之所以可以如此高效地做出决策,是因为医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处理模型,这套模型就是一个简捷启发式。

医生完美地兼顾了时间和信息量,具体来说就是医生做到了三件事:第一确定指导搜索信息的规则,简单来说就是什么时候搜集信息,以及搜集什么样的信息;第二确定终止搜索的规则,就是知道什么时候搜集够信息了,什么时候终止搜集信息;第三是做出决策的规则,也就是采取什么标准做出决策。

假如你也塑造了一套决策模型,之后就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模型,并坚定地执行下去。当不断地刻意训练自己的决策模型,久而久之就会变成自己的潜意识,以后遇到类似的选择难题,就可以依赖自己的直觉快速做出决策了。

很多人可能会说,好不容易做出了决策,但是执行中发现当初的决策好像不尽如人意,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你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我们始终处于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之下,不可能保证做出的任何决策都是对的,或者都是令人满意的,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个决策大概率上会令人满意。

比如,在投资方面,没有绝对只赚不赔的生意。投资不是追求成为必胜将军,不需要每一次投资决策的最终结果都是好的,而要成为常胜将军,赢的时候让自己赢得的尽量多,在小概率事件发生,或者判断错误的时候,也能把亏损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即使面对看似非常有诱惑力的选项,依旧要理性去看待风险,小概率的事件自己是否可以承受,而不是只看暂时的结果输赢。

结语

以上就是《简捷启发式》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这本书中,我们首先了解了西蒙提出的三种决策模型,超凡模型、行为模型和直觉模型,其中行为模型和直觉模型就是有限理性的代表。其次我们了解了个人视角下,没有最优结果,只有满意结果。最后,明确了在运用简捷启发式过程中,要搭建决策模型,制定好指导搜索规则、终止搜索规则和做出决策规则,当然,最重要的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当我们把时间这个维度纳入考量,站在有限理性的角度,追求最优选项很难,追求最满意的选择,才是更好的态度。”

编辑:曾子墨


相关内容:

《人的全景》|全因模型帮你随时随地拆解自己的行为,提升能力的利用率与判断的准确性。

《模型思维》|一本能帮你提高思维能力的书.

【大咖分享】(视频)电影新物种读书会(五)如何构建出爆款体系。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什么是零和博弈?

《竞争论》上|干啥都不赚钱?烧钱模式和收割模式的差别就在这!

《超越智商》|一本书了解提升理性的方法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不含鸡汤,干货满满。

上次推送内容:

《推理的迷宫》|知识有多脆弱,人知有多局限,听读后便知。

【吃瓜群众不乱扯】关于健康和美丽,只能说明白三分之一。

《史记·韩长孺列传》上(加字萌版)|公关技术哪家强?西汉梁王找长孺。

《冰鉴·上》|跟曾国藩学识人之道。

【大咖分享】(视频)电影新物种读书会(五)如何构建出爆款体系。

本次推送:

【每日新书】《简捷启发式》|如何快速做出准确的决策。

【吃瓜群众不乱扯】日本——苍老师的母国有故事。

《史记·韩长孺列传》下(加字萌版)|创业这条路上如何得道多助?

《冰鉴·下》|曾国藩治人笼心之道。

【大咖分享】(视频)电影新物种读书会(六)平静中更见成长与蜕变

【进详说】废话不讲  缀字不要

下次推送:

【每日新书】《那年夏天》|了解美国梦背后的滑稽和疯狂。

【吃瓜群众不乱扯】默大妈为啥有那么多的猪队友?

《匠人精神》(加字萌版)|如何将匠人精神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

【听读史记学管理】季布栾布列传|“一诺千金”的主角因何能善终?

【大咖分享】(视频)电影新物种读书会(七)让用户与产品连接起来才能做好营销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